繁体】【设为首页】【收藏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工程技术 >> 浅谈地震
浅谈地震 (1)
2008-06-15 01:11:54  作者:祥云  来源:ENGR网  浏览次数:155  文字大小:【】【】【
  •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即因地下某处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局部岩层坍塌、火山喷发等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传到地表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动等地面运动。造成地震的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三种主要类型,此外还有爆炸地震、油田注水地震等类型。

1.         地震的成因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即因地下某处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局部岩层坍塌、火山喷发等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传到地表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动等地面运动。造成地震的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三种主要类型,此外还有爆炸地震、油田注水地震等类型。

在天然地震中,构造地震占绝大多数,它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岩层构造状态的变动),使岩层中逐渐积累应力,当岩层中的弹性应力积累到超过岩石强度时,岩层断裂而将应变能突然释放,使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全球地壳由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美板块、印度洋板块共六大板块组成,各大板块内还可以划分为较小的板块。由于地幔的软流物质的涌入与对流,使板块产生运动,各板块之间发生顶撞、插入等突变。

2.         地震术语

a)         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一般把震源深度小于60 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 km的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 km的称为深源地震。我国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都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 km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邻近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上某点至震中的距离成为震中距。

b)        地震波

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中传播的位置不同,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是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体波又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是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压缩波,又称P波,在地壳内的速度一般为200~1400 m/s。横波是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剪切波,又称S波,在地壳内的波速一般为100~800 m/s。面波是在地面传播的波,又称L波。其波速较慢,约为横波波速的0.9倍。

地震波中首先到达的是纵波(P波),然后是横波(S波),最后是面波(L波)。分析地震波记录的P波和S波的到达的时间差,可确定震源的距离。

[1] [2] [3] [4] [5]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注册协议 | e商频道协议 | 广告服务 | 投诉

  • ENGR网

    版权所有(c)2008-2010

  •